放疗(又称放射治疗)是一种利用高剂量的放射线(主要包括:γ 射线、x 射线、电子线、质子、中子、重离子等)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(即针对某个特定部位的治疗)手段,放射线的剂量以 Gy 为单位进行表示。
根据放射线给予方式不同,放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:
外放疗:
放疗机器在身体外部,瞄准需要进行放疗的部位;
外放疗为无创操作,照射范围大,治疗时间会有间隔。
内放疗:
放疗机器在身体内部,靠近肿瘤病变部位,或者将含短距离放射线的粒子植入肿瘤部位。
内放疗可能涉及有创操作,需要进行皮肤穿刺,照射范围有限,一旦植入就可以持续进行。一般而言,阴道癌、宫颈癌主要选择内照射;局限性的肺部转移肿瘤、肝脏转移肿瘤可以考虑放射线粒子植入。
放疗是实体恶性肿瘤(头颈部癌、肺癌、肝癌、宫颈癌、阴道癌等)的传统治疗手段之一,大约 61% 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需要接受放疗。
而全身性恶性血液疾病(如白血病)以及已经处于生命终末期的患者,不推荐进行放疗。
如果患者的肿瘤未发生转移、扩散,体积相对较小,例如早期肺癌,可以通过立体定向放疗(SBRT)这种技术手段实现治愈。
根据射线剂量和治疗次数的不同,放疗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常规分割、大分割、超分割等。
常规分割:一般是一天一次,每次 2 Gy,每周进行五次,一共进行 25 次,一般用于对肿瘤生长速度或者症状进行控制;
大分割:与常规分割相比,射线剂量更大,治疗次数更少。剂量因肿瘤具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别,一般用于以根治性为目的的肿瘤,例如早期肺癌;
超分割:射线剂量低于常规分割,每天可进行 2 次放疗,每次剂量为 1.1~1.2 Gy,主要用于生长速度非常快,而常规分割难以控制的肿瘤,例如皮肤癌。
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灭并非马上实现的,在进行放疗之后,往往距离肿瘤细胞衰亡还会有数天或数周的时间,随后,肿瘤细胞才会出现持续性的衰减,从患者复查的片子上可能可以看到相比之前肿块的缩小。
一般而言,在放疗结束之后第一个月内进行首次复查,随后,每三个月一次,若持续两年复查均未发现复发,则之后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。
由于放射线不仅可以杀灭肿瘤细胞,也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,因此,放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。
放射线照射的部位,皮肤会出现干燥、脱皮、瘙痒、起泡等。若照射部位为头颈部,还可能出现毛发脱落、口腔问题、吞咽困难等症状;若照射部位为胸部,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(表现为咳嗽、咳痰)等;若照射部位为腹部,可能出现腹泻、排尿改变、性功能障碍等。
不过,绝大多数的毒副反应在放疗结束之后,多半都会恢复。
在自己身体许可的情况下,尽可能的如同普通人一样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为了应对放疗期间各种副作用以及更好的恢复,建议做到以下几点:
尽可能保证 8 小时的睡眠,并且在白天的时候,可以进行 10~15 分钟的打盹,以便恢复精力;
选用易于消化的食物,例如蒸煮的面食、鱼类等,多饮水,少吃多餐,无特殊忌口;
每天可以进行 15~20 分钟的散步或者其它有氧运动(例如瑜伽、太极);
尽可能选用温和的沐浴露、洗发露(例如儿童/婴儿款),尽量不要使用化妆品,以免化妆品刺激皮肤或者掩盖放疗后的皮肤毒副反应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