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(protein-energy malnutrition, PEM)是由于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及能量引起的一种状态。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。无法获得足量的健康食物是常见的原因。
但随着生活条件的进步,现在更多的常见于身体疾病的造成的营养吸收不佳,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异常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,长期发热,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(如癌症)等,均可导致分解代谢增加、食物摄入减少及代谢障碍,早产、多胎、宫内营养不良等先天不足也可以引起生后营养不良。
可以治愈,逐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即可治愈。但如果有恶性疾病或基础疾病未控制,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会难以改善。
对于儿童来说,如果长期存在营养不良,虽然经过治疗后可改善状态,但生长发育的落后可能不一定能够完全追赶回正常。
婴幼儿时期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,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,对脑的发育同样也会造成损伤。容易出现认知功能的落后。
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常见,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无法获得健康的食物、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低。
症状
在世界范围内,严重的蛋白质-能量营养(PEM)不良是导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。严重 PEM 可引起两个经典综合征之一,即营养不良性消瘦(消耗综合征)和恶性营养不良病,或兼具两者的表现。
PEM 可根据是否存在水肿而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。传统上,不存在水肿的 PEM 被称为营养不良性消瘦,而存在水肿的 PEM 被称为恶性营养不良病:
其中,当患者从营养不良性消瘦转变为混合性营养不良性消瘦-恶性营养不良病时,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比较高。
年龄别体重正常或接近正常;
全身性水肿(严重的广泛性水肿);
下肢、骶前区、生殖器和眶周的凹陷性水肿;
情感淡漠,无精打采;
脸颊圆而突出(「满月脸」);
嘴部噘起;
皮肤干燥、萎缩、易剥脱,伴有角化过度和色素沉着过度的融合区;
头发干燥、无光泽、色素沉着减少,易扯落或脱落;
肝肿大(脂肪肝浸润所致);
腹部膨隆伴肠袢扩张,但无腹水;
低体温。
年龄别体重和身高低于正常范围;
头明显较大且目光呆滞;
外表消瘦虚弱,情感易激惹且烦躁;
心动过缓、低血压和低体温;
皮肤变薄且干燥;
萎缩的手臂、大腿和臀部,并且因皮下脂肪丢失而导致多余的皮肤褶皱;
细而稀疏的头发,容易扯落。
营养不良性消瘦:营养不良性消瘦(即,不存在水肿的 PEM)的特点是肌肉萎缩和体脂肪储存消耗。这是 PEM 最常见的形式,由所有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,特别是膳食能量来源(总热量)不足。典型的情况是,营养不良性消瘦儿童可能有严重便秘,并且一旦进行再喂养,这些儿童会非常饥饿。体格检查发现包括:
恶性营养不良病:恶性营养不良病(即,存在水肿的PEM)的特点是明显肌肉萎缩而体脂肪正常或增加,且存在周围水肿(全身性水肿)。水肿是确定诊断的决定性特征。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足可能促成了恶性营养不良病的临床特征,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。厌食几乎普遍存在。体格检查发现包括:
混合性营养不良性消瘦-恶性营养不良病:混合性营养不良性消瘦-恶性营养不良病(水肿型营养不良)可能发生于各类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儿童,可由儿童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所引发。混合性营养不良性消瘦-恶性营养不良病患儿常有厌食、皮炎,有时还会有神经系统异常(抑郁和情感平淡)和肝脂肪变性。
病因
食物中没有足够的蛋白质,或者没有足够的能量。通俗的说就是吃不饱。或者单纯吃饱,但是食物里没有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来源。
随着生活条件的进步,现在更多的常见于身体疾病的造成的营养吸收不佳,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异常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,长期发热,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(如癌症)等,均可导致分解代谢增加、食物摄入减少及代谢障碍,早产、多胎、宫内营养不良等先天不足也可以引起生后营养不良。
因此,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除了多见于上述疾病人群外,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家庭里的孩子、老人、孕妇、厌食症者及挑食、偏食的人,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。
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者可出现微量元素缺乏、维生素 A 缺乏、维生素 D 缺乏、缺铁性贫血、低蛋白血症及低血糖等并发症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同时由于营养不良,容易出现各个器官的感染。这样的人免疫功能低下,又更易患各种感染。而感染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。具体表现如下:
维生素 A 缺乏会表现为视力下降,夜间看东西不清楚,眼睛干涩。
维生素 D 缺乏会导致骨骼生长发育异常,表现为身高矮、头成方形、肋骨一粒一粒的凸起。
贫血会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口唇白、甲床苍白、容易疲劳。
低蛋白血症表现为:皮肤水肿、腹水、皮肤发硬且弹性下降。
诊断
回顾病人的进食食谱(最好让病人记录一下详细的饮食日记),酌情安排血常规、生化、腹部彩超、甲状腺功能、大便化验等。
回顾病人的食谱:评估食物是否满足了身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蛋白质。
血常规、生化全套:判断身体的肝肾功能,评估有无贫血、低蛋白血症、电解质紊乱、代谢性酸/碱中毒,判断贫血、电解质情况、脱水类型。
腹部彩超:寻找有无腹水、有无肿瘤占位,了解腹部脏器是否有特殊病变。
甲状腺功能、生长激素测定:判断内分泌系统有无异常。
大便化验:判断是否有寄生虫、慢性消化道出血等情况。
治疗
成人建议去营养科、消化内科;儿童除了去营养科,也可以去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。
首先评估状态。WHO 已建立了对中度或重度儿童营养不良的分类标准。这些标准参考的因素有消瘦与生长迟缓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水肿。儿童的身高/体重和年龄/身高用 Z- 评分来表示。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定义如下(这些诊断可能同时存在):
WHO 推荐将这些关于重度消瘦或双侧水肿的定义,作为重度急性营养不良的住院治疗标准。
其次逐渐补充营养。当身体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时,不可一步到位将所有营养素全部供用。而是应该逐步提高营养供给,改善食物搭配。
如果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时,可考虑肠内营养素供给或者肠外静脉营养,同时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。
根据医生建议规律进食。食物注意品种搭配合适。各种营养素均衡。
需要复查,如果是儿童,需要定期复查并评估发育状态。如果有运动功能和认知的落后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项训练和康复治疗。
如果是疾病引起的营养吸收的障碍,那么如果病因没有去除,或者不良饮食习惯没有改正,可能会存在复发的机会。(举个例子,素食的人没有疾病,只是偏食,这样的人如果不改掉偏食习惯,有可能会反复出现营养不良)。
中度营养不良:中度消瘦或生长迟缓;
重度营养不良:重度消瘦、重度生长迟缓,或水肿型营养不良。
中度生长迟缓:身高或身长的 Z- 评分小于 -2 至 -3;
重度生长迟缓:身高或身长的 Z- 评分小于 -3。
中度消瘦:体重/身高的 Z- 评分小于 -2 至 -3;
重度消瘦:体重/身高的 Z- 评分小于 -3;
消瘦(提示急性营养不良):
生长迟缓(提示慢性营养不良):
营养不良:
生活
注意食物的量和搭配,补充优质蛋白质(包括肉类、蛋、奶、鱼、大豆制品)和脂肪。同时需要进食足够的蔬菜水果。食物品种要丰富。如果户外活动少,补充维生素 D。
如果是治疗方案,应该遵照营养师指导进行配餐,热量、蛋白质、脂肪调整速度因人而异,不宜过快,以免引起消化不良。
婴幼儿应定期体检,评估身高、体重、头围和发育状态。如果发现生长迟缓或发育落后,要及时寻找原因。
如果是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,也需要定期体检评估营养状态。早发现营养不良的信号,及时纠正。
预防
可以预防。
婴儿期,有母乳优先母乳喂养。哺乳妈妈需要补充蛋白质和钙。母乳喂养最少到一周岁,有条件可以到两周岁。
母乳不足时,补充婴儿配方奶粉而不是米粥、纯牛奶。一岁以下儿童不能食用纯牛奶。6 个月内的孩子食物应全由奶组成,不需要额外喂水、喂糖水、喂汤等。添加辅食期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,包括瘦肉、肝脏,含铁米糊比米粥要好。
科学合适的增添辅食。辅食的品种也应该丰富多样。
2 岁以内的孩子需要每天摄入维生素 D 400 IU(即 10 ug)。如果户外活动少,两岁以上的孩子也需要补充维生素 D。
定期进行儿童体格检查,定期测量体重、身高和发育状态。
成年人存在进食障碍、或者消耗性疾病、或者癌症等情况,应及时寻求营养科医生的指导帮助。评估状态,采取合适的营养措施可以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。